张荣大,中共党员,中国新闻学院大专毕业,新华社高级记者,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,新华社青岛支社社长。
  1958年至1964年在我校初、高中部读书,毕业后在博山区博城办事处工作,1965年9月支援边疆到了地处青海柴达木的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,历任连队排长、师团新闻干事和师宣传科科长。1974年借调到新华社青海分社,1975年正式调入新华社青海分社当记者。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和新闻理论研究。
  作为新华社一名实力派记者,写下了数千篇达数百万字的新闻作品。尤其是《中南海与黄岛》、《好支书王廷江》、《洋垃圾追踪》等4篇稿件被评为新华社社级好稿,均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,被数十家媒体刊用。有40多篇被评为新华社部级好稿;另有40多篇获得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、中科院科星新闻奖、山东对外传播好新闻以及青岛市好新闻奖等;先后出版了《两地集》、《在新闻背后》、《自然王国探索》、《祖国的聚宝盆柴达木》和9卷本210万子的《我与新闻三十年》多部著作。
  在新华社青海分社工作期间,以采访深入、功底扎实和有驾驭重大新闻报道能力而见长。几十次到柴达木采访,四进西藏报道,用满腔热情写出的颂扬高原建设和高原人的新闻作品,有的至今还让人难以忘怀。1979年,对内对外报道青藏铁路今日新闻16篇,有8篇被评为好稿,《青藏铁路铺轨到格尔木》和《荒野中的新城格尔木》的对外稿,被评为1979年新华社对外报道十大好新闻之一,《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——记青藏铁路的建设者》、《火车开进柴达木》两篇通讯,收入铁道兵部队编辑的《火车开进柴达木》一书。在青海采写的《一张不平凡的地质图——记青海省地质队员为祖国勘探宝藏的事迹》、《征服世界屋脊的又一曲壮丽凯歌——记纵贯青藏高原的格拉输油管线建设者》、《献身柴达木的人们》、《骆驼·汽车·火车》等新闻报道,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。
在新华社青岛支社工作的16年中,正值青岛改革开放的兴起与兴旺时期。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,发表了一系列文章。青岛的劳动组合、《平度的高度》职教改革、莱西村级组织建设、青岛“卖”市委大楼连续报道、青岛市卫生改革、海洋科学城累累硕果、青岛港、海信集团等,都成为其新闻报道的重头力作。
  每每谈到自己的成长体会,他总是说中学生活给了他很多精神营养,很难忘语文老师刘学敏老师对他的影响;从中学时代就逐步培养了一种“不怕艰苦,要做就做一流的”精神。